晏陽初博物館、晏陽初大道、晏陽初小學……近年來,晏陽初文化深入人心,增彩巴城。在紀念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陽初誕辰130周年暨創新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上,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晏陽初是巴中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視的一張文化名片,作為晏陽初故里,傳承好晏陽初文化是我們的重要責任,發展好晏陽初文化是我們的重要使命,運用好晏陽初文化是我們的重要工程。
巴中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野間掃盲獎”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在新時代賦予新內涵
巴中擁有晏陽初文化、巴文化、紅軍文化三張文化名片。作為晏陽初故里,發展好晏陽初文化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
晏陽初實驗小學
近年來,我市把弘揚晏陽初文藝教育理念作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廣泛發動基層群眾,組建紅葉樂團、翻山鉸子、拐棍宣傳隊等草根文化隊伍,深入開展晏陽初文化主題交流活動;打造“精品劇目進巴中”“律動巴山”文化惠民品牌,積極推進村史館、紅色文化館、農耕文明博物館等特色主題場館建設,創新發展“新鄉賢文化”,深入實施“夕陽紅”示范工程,精心開辦“紅色文化大講堂”,豐富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
同時,把弘揚晏陽初生計教育理念作為新時代穩定脫貧的重要路徑,以巴中職業技術學院、南江小河職業中學等職業學校為載體,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農民變技工;創立“晏陽初講堂”,開辦“農民夜校”,常態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創業就業培訓,推動生手變熟手、熟手變致富能手;積極探索“借羊還羊”等產業扶貧新模式,推動當下脫貧為持久脫貧。2019年,巴中實現全域脫貧摘帽,成為黨的十九大以來川東北唯一連續兩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先進的市州。
另外,把弘揚晏陽初衛生教育和公民教育理念作為新時代建設“美麗巴中·宜居鄉村”的重要抓手,創新推行村規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自治模式,全面實施法治扶貧“三到三免”模式,大力推廣“道德積分”“鄉村道德銀行”等激勵約束和評議機制,著力構建自治、法治和德治高度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巴中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標準化示范市,基層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建好名人文化園,讓“晏博”影響走出去
沿著蜿蜒的公路,從巴城驅車到晏陽初博物館只需10分鐘左右。拾級而上,一條石板大道通往晏陽初博士史跡展覽館。
晏陽初博物館始建于2003年,前身為“晏陽初文化公園”,坐落于巴城以東2.5公里的塔子山頂。博物館總占地面積60余畝,建筑面積1200余平方米,主要由晏陽初博士史跡展覽館、晏陽初墓、晏陽初漢白玉塑像、巴中名人園、董修武墓及凌云塔等景觀構成,是宣傳、展示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平民教育理論的重要基地,也是晏陽初畢生資料的重要收藏中心,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
巴人廣場上的晏陽初文化墻
在晏陽初博士史跡展覽館內,陳列著晏陽初的生平照片、手跡、書籍等各類資料。據悉,展覽館展出晏陽初史跡文物及各類資料2461件,文獻資料、音像制品500余件(冊),文字資料2000余萬字。其中有晏陽初遺物、手跡、筆記、原版照片及名人題詞、書畫等珍貴物品。目前,晏陽初博物館是全國范圍內宣傳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和鄉村改造運動理論中規模最大、館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
“近年來,巴中在利用晏陽初名人效應促進巴中發展、打造巴中對外交流新名片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相較其他地方對名人效應的利用以及其他與晏陽初有關的地方的做法,還存在一定差距。相比‘故鄉’來說,河北定州就一直把‘晏陽初的第二故鄉’叫得很響。巴中是晏陽初的出生地、成長地,旗幟鮮明地打好‘晏陽初故里’這張牌,先天優勢明顯。”四川省晏陽初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省社科聯管理學所所長伏紹宏稱,尤其是在硬件方面,要加快補齊晏陽初故里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如通往晏陽初博物館的道路改造等。
打造城市新地標,讓“名人文化”亮起來
如何將晏陽初文化元素與巴中發展深層次有機融合?近年來,我市以打造“晏陽初故里”文化新名片、新品牌為主線,充分挖掘整合晏陽初文化資源,把晏陽初文化元素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打造越來越多“晏陽初故里”新地標。
晏陽初小學晏陽初雕像揭幕
巴人廣場上的晏陽初文化墻是巴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上面有“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幾個大字,還寫著晏陽初的簡介和他所創造的“一大發現、兩大發明、三大方式、四大教育、五個結合”平民教育思想。“巴人廣場人流量大,是宣傳晏陽初文化、思想的好地方。”市民謝先生稱。
“晏陽初故里”文化名片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非得下一番苦工夫。近年來,我市以草壩街、巴州四小、小街子、三江水鄉為主軸,以晏陽初故居和晏陽初博物館為核心,塑造“晏陽初故里”新地標,歷經多年發展和積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晏陽初博物館、晏陽初大道等是巴中目前‘晏陽初故里’鮮明的城市地標,接下來我們要深度思考,結合城市發展,打造更多‘晏陽初故里’新城市地標,如三江晏陽初故里小鎮等,因為這關系到晏陽初文化的延續、傳播。”四川省晏陽初研究會巴中分會相關負責人稱,可以建設晏陽初學術研討會永久性會址為目標,實施晏陽初文化產業項目,提升晏陽初博物館陳列布展,打造集中展示“晏陽初故里”形象的城市地標性建筑群,將晏陽初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著力讓“晏陽初故里”“名人文化”抬頭可見、觸手可及;逐步建成晏陽初學術研調、晏陽初文化藝術長廊、晏陽初文化廣場、晏陽初街道、晏陽初學校等地標性文化工程,對晏陽初的生平事跡及平民教育思想進行宣傳,有效增強晏陽初名人文化影響力。
立德樹人為根本,讓鄉村教育強起來
市教體局局長張夕謙稱,作為晏陽初故里,崇文尚教始終是巴中文脈所在,“靠知識改變命運,靠讀書改變人生”已成巴中人的共識,巴中鄉村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是歷史性的,發生的變革也是歷史性的。
其做法主要體現在這四個方面: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深入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建立定期研究教育機制,優先規劃建設教育設施;始終把入學機會均等作為頭等大事,著力解決因責任不到位輟學問題、因貧失學問題、厭學失學問題;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程,建立優秀教師聚集機制、師德師風約束機制、教師成長激勵機制;始終把服務經濟發展作為目標追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社區教育,開展村干部學歷提升。
“我們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全面加強教育基層治理和制度創新,深入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實施‘十四五’強師工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努力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鄉村教育,為推動鄉村振興作出應有的教育貢獻。”張夕謙稱。
(巴中廣播電視報記者 魏文明 黃家銳 文/圖)